內容來自YAHOO新聞
嬰兒便便 家長怎樣觀察才正確?
寶寶的糞便,也代表寶寶的健康狀態。除了觀察顏色,比對兒童健康手冊以外,媽咪還需要觀察哪些細節呢?家長有哪些常見的判斷迷思?如果便便顏色介於正常與不正常中間,爸媽應該帶寶寶就醫檢查嗎?本篇特邀請新生兒科加護病房主治醫師為您親自解惑!
觀察便便的三大要領
便便的性狀
洪依利醫師表示,觀察評估寶寶的大便「性狀」、「次數」及「顏色」,可以確定寶寶的腸胃狀態及肝膽功能及發育是否正常。其中,觀察大便的「性狀」最重要,而糞便性狀,是指糞便的軟硬程度。當寶寶的便便相當稀水,連一點渣都沒有,次數一天天越拉越多,跟平常的狀況有很大的差異,那麼就有可能是拉肚子了。如果寶寶即使每天都有拉,但大便性狀卻很硬,就像羊糞那樣顆粒狀的,這種狀況對於未滿四個月前的新生兒來說,就屬於是相當異常的。
便便的次數
其次要觀察的就是寶寶大便的「次數」,但是大便的次數沒有像大便的性狀那麼重要,畢竟因為餵配方奶及母奶的寶寶,便便次數均因人而異。不過,洪醫師指出,如果寶寶是喝配建地種類利率多少免費諮詢試算方奶的話,大便次數可能會稍微規則一些,也許一天3~4次,又或者頂多是2~3天一次,通常也是不太會拖過一週的。
可是如果是喝母奶的寶寶,滿月以後,通常大便的次數會銳減。可能會7~8天或甚至10天才解一次便便,可是只要寶寶便便的性狀是軟的,那這種就不叫做便秘。因此,大便的性狀遠比次數,來得更重要一些。
然而假使是喝配方奶,7~8天才解一次便便的話,這種情形就比較少見,因為一般的配方奶,通常比較不會造成寶寶便便的次數那麼少才對,那如果有加上其他症狀,像是肚子會很容易脹氣、嘔吐啦,那這種可能就是代表腸胃是有問題的。
便便的顏色
最後要觀察的是大便的「顏色」。除了滿月回診篩檢寶寶是否有膽道閉鎖的問題外,新手爸媽也可主動觀察寶寶大便的「底色」。洪醫師強調指出,有的新手爸媽會觀察到大便中顆粒的顏色,但是那種顏色是不用太在意的,因為顆粒狀的部份多半都是白白的,甚至有的吃了副食品都會有黑黑的顆粒,但這都是無妨礙的。
因此,主要就是觀察寶寶大便的「底色」。大便的底色只要是在大便的7~9號卡,那麼都是正常的。但是另外要注意的,就是大便中不能摻雜血絲、透明的黏液,否則也就屬於異常。所以上述即是觀察寶寶便便的幾個重要概念。
醫師的小叮嚀缺錢急用
未滿四個月前的新生兒(註:還沒開始添加副食品的寶寶),其解便次數與成人有很大差異的,但家長經常認為小寶寶就是應該要每天解便才對,但這樣的觀念其實不妥。很多寶寶多半三、四天解1次便便,又或是一天內解3~4次,其實家長只要觀察糞便中沒有血絲、黏液或太硬,則寶寶都是健康正常的唷!
諮詢/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及新生兒加護病房主治醫師洪依利 攝影/張明偉 Model/可愛寶寶 孫浩銨
洪依利
學歷:臺大醫學院醫學系畢業、臺大臨床醫學研究所碩士
經歷:臺大醫院小兒部新生兒科研究員、桃園敏盛醫院兒童暨青少年醫學部主任、臺大醫院小兒部兼任主治醫師
現任: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及新生兒加護病房主治醫師
新聞來源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嬰兒便便-家長怎樣觀察才正確-ba-mo-r-m20151009-100005876-1-052806560.html